Let's Search
請輸入關鍵字....
心臟疾病有哪些情況需立刻就醫?
提到心臟疾病,大家一般都會立刻聯想到胸痛。當急性心肌梗塞發生時,胸痛不適的感覺可能出現在胸口正中,也可能出現”轉移痛”的現象,例如背痛、左肩、左臂甚至是下巴、上腹部不適或疼痛,或伴隨頭暈、冒冷汗、噁心、呼吸短促、疲勞等情形,需特別注意,急性心肌梗塞不一定有預兆,有預兆時上述症狀也不一定會同時出現,假設符合一樣以上,仍應盡速至急診檢查。
中醫針對心臟疾病預防,會依不同患者的體質選用活血化瘀、增加循環功能進一步保護心血管系統的用藥,例如葛根、丹參、川七、降真香、桂枝、芍藥、瓜蔞、枳實等等組方用藥,處方用藥需考慮的面向十分複雜,部分活血藥亦可能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,須由中醫師評估治療,民眾切勿自行抓藥服用。
我常常覺得心悸,是不是就代表心臟不好?
心悸有很多成因,從西醫觀點來看,除了心臟本身的問題之外,胃食道逆流、甲狀腺亢進、貧血、恐慌症、焦慮症等等都有可能出現心悸的症狀。胃食道逆流可能還會同時出現伴有咽喉異物感、”火燒心”、脹氣等腸胃症狀;甲狀腺亢進病人則常伴有體重減輕、多汗怕熱、手抖、腹瀉等情形;排除其他病因後,也需考慮身心狀態。
中醫觀點亦不會單純侷限於心的系統,會依問診、脈診、舌診、腹診等等方式蒐集資訊,通盤考量與判斷,例如”氣”、”血”、”水”的生成與分布失衡,都可能產生心悸的症狀,此時涉及的病位就不單純只限於心與血脈的系統,還需考慮中醫的脾胃、腎、肝等等系統。中醫針對心悸,可能依體質證型選用桂枝湯、小建中湯、炙甘草湯等方劑,也可能適時配合腸胃系統用藥例如四君子湯系列處方,或適時加入疏肝理氣的方藥。平時如突發不適,可嘗試按壓內關穴,有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,但仍須及早就醫,才能得到全方位的評估與治療。
心臟病患者的飲食宜忌?
通則是天然、均衡,盡可能攝取原型食物,也可簡單將餐盤分為四等份,1/4碳水化合物、1/4蛋白質、1/2蔬菜。平時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應以米食為主,根莖類為輔,避開精緻加工澱粉如麵包、麵條等食物,麵食尤其是高油高糖的白麵包、蛋糕類加工食品,在傳統中醫的觀點容易化濕生痰,其他高油、高熱量的食物也應避開,有吸菸史的一定要戒菸。臨床時也會因應患者的體質與病種,量身訂做更細膩的飲食衛教。
心臟病患者可以運動嗎?
可以,即使是心臟衰竭或心臟疾病術後病人,運動與復健均不可或缺,可以增加最大攝氧量、改善體能與生活品質、避免疾病復發等等益處。但應依病種及嚴重程度不同設計運動菜單,較嚴重的患者應在專業醫療人員的評估與規劃下開始訓練計畫。
但以中醫門診常見的患者而言,需要掌握”循序漸進”的原則,起初以”微汗微喘”為度,在運動時稍微超出平時的心律與呼吸節律,有些疲勞但休息後可以緩解,避免出現過度喘促、大量出汗等近似虛脫的疲累感。待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時間與強度。中醫針對心臟病患者,在專業人員指導下,亦可考慮太極拳等養生功法,循序培養體能。
我有吃中藥了,原本心臟病的藥可以不吃嗎?
不行,即便服藥後心悸、胸悶等主觀症狀緩解也不應自主停服西藥。有些西藥貿然停服會導致症狀復發,此類心臟相關用藥中最常見的例子是血壓控制的藥物。
因中藥或針灸在血壓調控上能夠減輕周邊阻力,與西藥作用位置、機轉不同,不用擔心作用疊加而停藥,只要來診時告知有服用哪些心臟相關用藥,中醫師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。就算真的很想減藥或因藥物副作用等問題,則應回診你的心臟科醫師詳細討論,再依原開藥醫師的安排進行換藥或劑量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