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A問答

Let's Search

請輸入關鍵字....

faq

QA問答

CATELOG
TYPE

問題類別
請選擇
Q.

治療脂肪肝是靠藥物效果比較好還是控制飲食更為重要?

A.

雖然臨床上部分藥物(如糖尿病藥物、維生素E)可能對脂肪肝有一定改善作用,但其效果遠不如從調整飲食結構、增加運動量以及調理體質來得顯著。脂肪肝往往與高脂肪、高糖飲食、久坐缺乏運動以及脾胃虛弱有關,僅靠藥物治療只能起到輔助作用。透過中醫的健脾化濕、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等方式,調節內部代謝與氣血運行,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,才能真正改善脂肪肝,使肝臟恢復健康。

Q.

如何預防脂肪肝的發生?

A.

預防脂肪肝的關鍵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

  1. 均衡飲食:減少油膩食物,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食品的攝取。
  2. 規律運動:每週至少三次,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。
  3. 保持適當體重:避免肥胖,維持健康的體重指數(BMI)。
  4. 減少壓力:保持心情愉快,避免情緒波動,這有助於肝臟的健康。
Q.

脂肪肝只會發生在肥胖人士身上嗎?

A.

肥胖者(BMI>30)九成都有脂肪肝,但體重正常或過輕的人也有25%罹患脂肪肝!其實脂肪肝不是油或脂肪吃太多才會有,如果你愛吃精緻澱粉、水果吃過量、蔬菜吃不夠或酷愛飲酒、不愛運動,就算你體重正常,也可能會因三酸甘油脂過高或者肌肉量太少導致代謝下降,而有脂肪肝的風險。

Q.

生活中有哪些習慣會加重脂肪肝的病情?

A.
  1. 長期熬夜:熬夜會影響肝臟的代謝功能,增加脂肪沉積。
  2. 過度飲酒:酒精會直接損害肝臟,加劇脂肪肝的發展。
  3. 缺乏運動: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脂肪堆積,增加肝臟負擔。
  4. 高糖、高脂肪飲食:此類食物會加重肝臟的脂肪積聚。
  5. 情緒壓力大:情緒過於波動會影響肝氣,進而加重脂肪肝的病情。
Q.

脂肪肝的病情會不會自行好轉?

A.

脂肪肝的病情若不加以控制,可能會逐漸惡化,引發脂肪性肝炎、肝臟纖維化、肝硬化、肝衰竭最後導致肝癌。因此建議患者積極調理。透過中醫治療改善氣血運行、疏肝解鬱、化濕排毒,可以有效緩解病情。如果早期發現並加以治療,脂肪肝是可以完全好轉的。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,有助於防止脂肪肝的進一步惡化。

Q.

脂肪肝是什麼?脂肪肝的症狀有哪些?

A.

脂肪肝俗稱「肝包油」,當肝臟囤積脂肪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%的時候,便被稱為脂肪肝。每2-3個台灣成人中就有一個人有脂肪肝!中醫認為,脂肪肝的形成與肝、脾、腎三臟的功能失調密切相關:壓力大、情緒鬱悶容易導致肝氣鬱結,影響脂肪代謝。飲食不節制、運動不足會損傷脾臟功能,導致濕氣堆積,進而形成脂肪肝。腎虛不足,代謝功能下降,脂肪更容易囤積。

脂肪肝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,很多人是健康檢查發現,或者是肝功能異常升高就醫才發現,不過少部分人可能會出現出現如疲倦、全身無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嘔吐、腹脹、便秘、面色暗沉、皮膚乾癢、黃疸、右上腹脹悶等不適症狀。

Q.

得了肝硬化,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?

A.

肝硬化患者應戒酒、規律用藥、避免自行服用偏方或傷肝藥物。飲食上建議清淡、少鹽、少油,避免太鹹以免水腫、腹水。需定期回診追蹤肝功能及肝癌風險。

中醫認為「肝喜條達而惡抑鬱」,因此情緒調節與作息正常非常重要。可適度進行散步、太極、氣功等有助疏肝解鬱的活動。應諮詢醫師或中醫師意見,避免自行使用不符合體質之中藥進補,而反導致傷肝。

Q.

肝硬化可以治療嗎?會變成肝癌嗎?

A.

肝硬化無法完全恢復,但若及早治療,如控制病毒性肝炎、戒酒、改善脂肪肝,就有機會穩定病情、減少併發症。肝硬化也有轉變為肝癌的風險,因此需定期追蹤。

中醫認為,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意即提升體內正氣,能幫助抵抗疾病。肝癌屬於「積聚」之症,中醫治療強調補肝扶正、軟堅散結,配合情緒調理、飲食調養,有助延緩惡化並提升生活品質。在現代醫療基礎上輔以中醫調理,是雙管齊下的策略。

Q.

肝硬化會有哪些症狀?

A.

肝硬化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,隨病情加重,可能出現疲倦、食慾不振、腹部脹氣、黃疸、下肢水腫、腹水、出血、昏迷等問題。

在中醫觀點,這些症狀可與「肝氣鬱結、脾虛濕盛、血瘀阻絡」有關。肝主疏泄失常,情緒會變得煩躁或抑鬱;血行不暢則可能出現瘀斑或經常瘀傷;脾虛無法運化水濕,則容易出現腹水、下肢腫脹等現象。透過辨證論治,中醫常搭配針灸、藥膳或調氣理血的方式協助改善身體不適。

Q.

肝硬化是怎麼引起的?

A.

肝硬化常見的西醫原因包括:病毒性肝炎(B、C型)、長期酗酒、脂肪肝、藥物或毒素傷肝、自體免疫性肝病等。

中醫認為,情緒壓力、飲食不節(如過食油膩、辛辣)、嗜酒,會導致「肝氣鬱結、脾胃失調」,久而久之產生「濕熱、血瘀」,進而損傷肝臟,造成慢性病變。像脂肪肝、肝鬱氣滯的狀況常見於現代久坐、壓力大的生活型態。

Q.

什麼是肝硬化?

A.

肝硬化是肝臟長期受傷、發炎後,造成肝臟纖維化,導致肝功能逐漸衰退的疾病。初期常無症狀,但隨病情惡化,會出現疲倦、食慾不佳、腹脹、黃疸等。

在中醫角度,肝有「主疏泄、藏血」的功能,意思是調節情緒、幫助氣血運行。若肝氣不暢,會影響全身氣血運行,引發疲倦、脹氣、情緒不穩等症狀。肝硬化可理解為「肝氣鬱結、血瘀成積」,肝失調節、血液運行不順,時間一久,便形成病變。

Q.

市面上流通的「保肝丸」真的能保護肝臟嗎?

A.

過去台灣曾是B型肝炎盛行的地區,因此民眾對於養肝、護肝的議題相當重視,但若是仔細研究市面有些所謂保肝的保健食品,其中以中藥成分為主的大多其實是在描述中醫五臟六腑中的「肝」,與身體裡的肝臟(Liver)並不完全相等。其原理常是用「清肝火」的方式,來達到一些疾病證型屬於「肝陽上亢」或「肝火上炎」(高血壓、眩暈、偏頭痛、痙厥等)的治療效果,並不是直接影響肝指數,因此還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保健品來護肝,還是要經過醫師的診斷。

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

若同意本網站之隱私權政策,請點選「CONFIRM」,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,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

CONFIR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