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		Let's Search
請輸入關鍵字....
服用中藥調經會影響子宮肌瘤大小嗎?
有些民眾會擔心服用中藥可能會使子宮肌瘤增大,但實際上中醫時常運用中藥針灸等方式來協助子宮肌瘤患者調養,改善生活品質。中醫治療子宮肌瘤是以活血化瘀、散結消癥的方式,來改善子宮周遭的氣血循環,避免再次的復發。另外,在許多研究中也指出中藥可以調節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,抑制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等。民眾可搭配專業醫師建議的飲食宜忌一同調理,減緩身體不適。
更年期月經週期變長,經量變少,可以來找中醫調養嗎?
更年期時由於卵巢功能衰退,因此月經週期容易變得紊亂,常見情況通常為月經週期變長,經量逐漸變少,以至停經。這個月經不規律的過渡期為正常的生理變化,但許多女性可能因賀爾蒙波動的影響,會出現潮熱盜汗,情緒較易起伏,對溫度變化較容易敏感或失眠多慮等現象。若這些症狀長期發生,或已影響到生活及健康,而自己未能緩解這些不適,就應尋求醫師協助改善。
初經剛來,月經週期較不規律,需要馬上吃中藥治療嗎?
青少年月經剛來時,可能都會較不規律,因身體還在發育,賀爾蒙變化還較不成熟。但若月經不規律又伴隨其他症狀,例如:經痛嚴重、月經來時頭痛腰痠劇烈、經來腸胃不適嚴重、經量大或手腳容易冰冷等,建議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,來診察調理。
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不孕症?
隨著現代人生育年齡攀升,不孕症的議題也越來越被廣泛討論。根據國健署統計,台灣人不孕症的比例大約佔10%∼15%,換句話說,平均每7-10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。
不孕症是指: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,正常性生活超過一年仍未懷孕。35歲以上的男女,因為不孕症的風險較高,所以不用等到一年,在沒有避孕措施的規律性生活下,只要半年仍沒有懷孕,就可以提早接受評估。
不孕症是不是只是女生的問題?
不是的。很多人因為懷孕的是女性,就誤會沒懷孕是女生的責任,使女方承受很大的社會與心理壓力。事實上,導致不孕的原因中,男方的機率佔了30%,幾乎和女方機率 (30%~40%)是一樣的,而夫婦雙方的因素大約佔15%~30%。少數10%~15%的人在經過詳細完整的檢查後原因仍未知。然而無論不孕症的因素為何,都是夫婦雙方需要一同面對與相互扶持的,不需要歸咎於任何一方。一起積極面對,不相互責怪,才是面對不孕症最好的方式。
為什麼會不孕?
在女性方面,排卵功能異常、荷爾蒙失調、輸卵管(粘黏或阻塞)、子宮(結構異常、內膜粘黏)、子宮頸(黏液分泌異常)、腹腔內因素(如子宮內膜異位症,或骨盆腔粘黏),都有可能是原因。
在男性方面,睪丸(先天性異常、染色體異常、荷爾蒙異常、感染性疾病、精索靜脈曲張、慢性疾病、外傷、環境毒素、睪丸腫瘤、藥物影響)、輸精管(先天性無輸精管症或後天輸精管阻塞)、精液(精子數目、形狀、活動力)、性功能障礙(陽萎、早洩或無法射精、尿道下裂),都是需要檢查的原因。
中醫針對不孕方面,根據患者證型,治療方式不同。臨床上常用的穴位有關元、三陰交、足三里、太衝、太谿等穴位。
中醫怎麼治療不孕?
在中醫的觀點裡,腎主生殖,不孕和腎的關係密切。而臟腑之間又關聯緊密,在此歸納臨床較常見的類型與症狀:
中醫針對經期症狀,根據患者證型,治療方式不同。臨床上常用的穴位有合谷、太衝、三陰交、血海等穴位。
懷孕了還能吃中藥和針灸嗎?
懷孕期間容易出現各種不適,中醫自古就花很多心力研究,甚至有許多專有名詞。例如懷孕中的噁心嘔吐、頭暈厭食,在中醫稱為「惡阻」、陰道出血稱為「胎漏」、水腫稱為「子滿、子氣」、心情煩悶或鬱鬱寡歡是「子煩」、小便的問題叫「子淋」...等等,皆有各自對應的機傳、證型與治療方式。
可見對於孕婦會面臨到的問題,研究完善。懷孕時吃中藥和針灸是安全的,但是的確有些相對禁忌的藥物與穴位,也需要按照每個人的狀況調整,因此尋求專業合格的中醫師十分重要,切忌未經診斷誤信偏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