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A問答

Let's Search

請輸入關鍵字....

faq

QA問答

Q.

手術後都需要好好進補嗎?應該怎麼吃?

A.

過去因為術式還有設備較舊的緣故,一般開刀的失血量較多,所以術後需要適當進補,才能趕快好恢復術前的狀態。因此用鱸魚湯、豬肝湯、雞湯等補身是常見觀念。但隨著微創手術成為主流,傷口愈來愈小,出血量也減少,這時術後補養的重點,在於將體質恢復平和狀態,才能幫助加速傷口復原。以下面四大類型營養素為主

  1. (1)蛋白質:蛋白質是人體器官組織主要構成物質,也是維持身體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,尤其在手術後,傷口的組織修復、免疫系統的維持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。雞肉、魚肉、雞蛋和黃豆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常見食物
  2. (2)多樣式的蔬果:新鮮水果中含有維生素A、C、E,這些營養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,也能幫助皮膚及傷口修復。蔬菜則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,能促進腸道的好菌生長,維持免疫力。
  3. (3)全穀類:擁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,營養價值與膳食纖維含量也比白米與白麵包高。
  4. (4)鋅:鋅不僅能促進食慾,更能幫助蛋白質的合成,可使傷口癒合,維持恢復期的免疫力。常見食物如牡蠣、蝦子、蛤蜊及南瓜子等。

同時應該以多咀嚼、少食多餐為原則,減少身體的負擔。

術後常常容易有腸胃功能不佳的狀況,這時可喝些調味簡單的四神湯(由芡實、蓮子、淮山、茯苓組成),藥性緩和除了盡早幫助脾胃的功能恢復,也不容易補得太多造成其他的問題。

Q.

那麼術後保健有哪些東西應該少碰?

A.
  1. (1)辛辣食物:可能會使胃部不適,應暫時停止進食。
  2. (2)酒精飲料不能與止痛藥結合使用:可能會造成肝功能損傷。
  3. (3)未經煮熟食物:沒有經過烹飪煮熟的食物有機會令傷口發炎或過敏,引起感染風險,故在傷口癒合期間時應盡量避免。
  4. (4)咖啡因飲品:使血壓上升或出現藥物反應、刺激神經系統,不利於傷口癒合。
  5. (5)抽煙:影響免疫功能,令血壓升高,容易有血管栓塞等問題。
Q.

術後保健除了吃得之外還有哪些地方應該注意?

A.

應該要積極、適量進行復健運動。根據研究顯示,若因受傷、生病、癱瘓,躺在床上不動約2週後,年輕人的肌力和肌肉量會降低約3分之1,老年人則降低4分之1。

多數人的開刀後休養期,常是遠大於2週的時間。

復健運動除了能夠維持肌力之外,還能夠降低或減緩因為手術後造成肌肉萎縮、沾黏等後遺症。

術後容易有疲倦的狀況,因此可以時常按壓合谷以及足三里兩個穴位,可以起到補氣還有加強腸胃功能。也可以做梳頭的動作,來刺激頭面的經絡,讓全身的氣走得更順暢。

Q.

放射治療是什麼?治療後會有術後保健須注意什麼?

A.

使用肉眼看不見的高能量光束照射腫瘤,破壞癌細胞的DNA和細胞內部分子,使癌細胞沒辦法修復和分裂繁殖,最後死亡。因腫瘤細胞受到放射線破壞,血相以及體內生化環境改變或心理等因素,可能產生疲倦、厭食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心情鬱悶等現象。同時,骨髓是體內對放射線最敏感的器官之一,如果大範圍的骨骼或淋巴組織被照射,較易產生血球減少的現象,以白血球最明顯。

依照射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副作用;如在頭頸部可能會有味覺改變、唾液分泌減少、酸度及粘性增加而覺口乾。此時也易有蛀牙和口炎之現象。由於是被高能量放射線照射,剛開始局部會有發紅或出現紅斑情形,漸漸色素會沈著、皮膚會變黑、表皮有脫屑情形。有些人可能會有破皮、潰瘍情形。

可以搭配益氣養陰的茶飲來緩解這段時間的不舒服,材料有:白參3 g、麥門冬10 g、五味子3 g。

做法:將上面的藥材加300毫升的開水滾煮。煮沸後撈出藥材放涼可以按照個人的口味濃度稍微調整。

Q.

放射治療後的術後保健,中醫可以怎麼幫忙?

A.

放射治療屬於外來的火毒,因此術後特別容易造成黏膜破損,導致吞嚥困難的乾燥表現,

  1. (1)中醫可多用清熱、降火藥材,如菊花、薄荷葉。
  2. (2)若是有虛熱、便祕症狀,則可搭配滋潤藥材如麥門冬。
  3. (3)食物溫度則以低溫為主,能降低疼痛感。

此外白血球的數值,是評估可否接續治療一個重要的數值,利用一些補氣藥的搭配,可以取的不錯的效果。同時中醫特別強調胃氣,更有「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」的說法,利用中藥來調整、恢復腸胃的運作,才能夠替接續的治療打下更好的基礎。

Q.

顏面神經麻痺,中醫可以怎麼治療?

A.

中醫認為,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病人平常體虛,導致邪氣侵襲面部經絡,引發症狀。在治療上,除了「去邪」,同時還要「扶正」。

針灸是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相當關鍵的治療手段。通過針灸刺激進一步提升頭部整體氣血循環,強化局部的神經、肌肉的修復並增進身體免疫力。

Q.

什麼是顏面神經麻痺?為什麼會顏面神經麻痺?

A.

顏面神經麻痺,也常稱為貝爾氏麻痺,是最常見的自發性週邊性顏面神經麻痺類型好發在冬、春兩季過度疲勞或免疫力較差的時候。與中風在症狀最大的差異,在於顏面神經麻痺並「無」合併手腳無力及感覺異常的情形。臨床中沒有確定的或廣泛可用的方法來確認病毒機制,但大多數貝爾氏麻痺病例都懷疑病毒病因(即單純皰疹病毒的活化)。

Q.

顏面神經麻痺會有甚麼症狀?

A.
  1. (1)會影響面部表情像是抬頭紋、法令紋消失,眼睛閉合困難。
  2. (2)還有邊吃邊流淚的狀況或微笑、咧嘴時,嘴巴明顯歪向正常那一邊,說話時嘴角會不自主地流涎等。
  3. (3)可能伴隨部分神經功能的影響,包含味覺、聽覺異常甚至耳朵疼痛。
Q.

顏面神經麻痺怎麼治療?會自己好嗎?

A.

當自覺有上述症狀出現時,應儘速就醫,掌握顏面神經麻痺發作的10~14天黃金治療期,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、類固醇治療,能有效降低顏面神經的發炎。並搭配服用維生素 B 群幫助神經修復。大約80 %病人在3個月內會痊癒;只有相當少數、較嚴重病人會留下後遺症,需要搭配復健治療。

依照症狀可以粗略的區分為風寒襲絡、風熱中經、氣虛血瘀,分別投以祛風散寒、祛風清熱、一氣活血的方劑。在黃金期時投藥治療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。

Q.

如果罹患顏面神經麻痺了,可以做些什麼自我保健?

A.
  1. (1)在中醫教導下自我進行臉部按摩(眉毛最前端的攢竹穴、瞳孔下方約2指幅的四白穴、眼睛外圍往下到顴骨下緣凹窩的顴髎穴、下頷角往內約1指幅凹窩的頰車穴)。:研究顯示在發病早期有相當高比例的面部神經會受損。
  2. (2)還可以透過嚼口香糖,做吹口哨、皺眉及提眉毛的運動來幫助臉部動作的改善。
  3. (3)而天冷時,麻痺的情況會變得更嚴重,因此要注意臉部的保暖。
Q.

我感到肛門周圍有疼痛、灼熱感,可能是痔瘡嗎?

A.

如果你感到肛門周圍有疼痛、灼熱感,可能是痔瘡的症狀之一。痔瘡是指肛門或直腸附近的靜脈曲張和腫脹,常常引起疼痛、灼熱感、出血、排便困難等症狀,依部位區分成內、外或混合痔。西醫通常會通過肛門檢查確診痔瘡,並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,在醫學上將痔瘡根據嚴重程度分成以下4種等級:

  1. (1)第1級:排便時可能出現少量出血,或伴隨搔癢感與分泌物,痔瘡不脫出肛門。
  2. (2)第2級:除可能出血外,排便時痔瘡脫垂出肛門,但便後會自動縮回。
  3. (3)第3級:痔瘡持續增大,排便脫出肛門後,必須用手將其推回肛門。
  4. (4)第4級:痔瘡長時間脫出,且無法用手推回。如局部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
中醫則可能會從對您的四診中來判斷身體的氣血虛實、脾胃功能失調等角度來診斷,通過針灸、中藥、食療等方法來調理身體,減輕痔瘡的症狀。

Q.

我該如何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感?

A.

要緩解痔瘡引起的疼痛和不適感,可以採取以下措施:

  1. (1)首先,需要保持肛門區域清潔,避免過度擦拭或使用刺激性清潔劑;
  2. (2)其次,避免長時間坐著,可以使用坐浴來緩解疼痛,即坐在溫水中泡浴15-20分鐘;
  3. (3)再者,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或腹瀉,可以通過中西醫治療或飲食調節和適量運動來達到;
  4. (4)此外,可以應用局部藥物治療,如局部止痛藥膏或藥物潤滑劑幫助排便。

西醫治療還可以使用一些局部消炎、收縮血管的藥物;中醫治療則可能會針對氣血虛實、脾胃功能失調等問題,改善您的排便情形,給予針灸、中藥調理,從而減輕疼痛和不適感。

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

若同意本網站之隱私權政策,請點選「CONFIRM」,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分析技術,更多資訊請瀏覽 隱私權聲明

CONFIRM